書寫工具還得從毛筆說起,這是中國永遠也忘不了的一段故事,但是俺要說就得從鉛筆、圓珠筆說起了,因為俺開始的學生文具就是這些。我記得我曾問過父母,他們以前有沒有用過毛筆,我記得母親回答我說之前有毛筆字課,但是我很少見父母用毛筆寫字。我們村需要寫點什么的都村里的一位老頭,他在我小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去逝了,后來換了另一個人,那個人家里很窮,但他曾是地主家的孩子,所以會寫毛筆字,寫得還很好,我記得我們學校墻上的字都是他寫的。不過,現(xiàn)在他也老了,身體早就出了毛病,我不記得現(xiàn)在是活著還是已經(jīng)故去,一年到頭回家也沒幾次,回去也就一兩天的事,所以這一切都只在童年記憶里了。
說起毛筆,還得從古代說起,似乎離我好遠,可是又覺得很近似的。在古代的文房書齋中,除筆、墨、紙、硯這四種主要文具外,還有一些與之配套的其他器具,它們也是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員。明代屠隆在《文具雅編》中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,通常較為常見的有筆架:又稱筆格、筆擱,供架筆所用。往往作山峰形,凹處可置筆。也有人物和動物形的,或天然老樹根枝尤妙。臂擱:又稱秘閣、擱臂、腕枕,寫字時為防墨沾污手,墊于臂下的用具。呈拱形,以竹制品為多。詩筒:日常吟詠唱和書于詩箋后,可供插放的用具。多以竹制,取清雅之意。 筆筒:筆不用時插放其內(nèi)。材質(zhì)較多,瓷、玉、竹、木、漆均見制作?;驁A或方,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。筆洗:筆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。多為缽盂形,也作花葉形或塔形。 墨床:墨研磨中稍事停歇,因磨墨處濕潤,以供臨時擱墨之用。 墨匣:用于貯藏墨錠。多為漆匣,以遠濕防潮。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紋,或用螺細鑲嵌。 鎮(zhèn)紙:又稱書鎮(zhèn),作壓紙或壓書之用,以保持紙、書面的平整。常作各種動物形。水注:注水于硯面供研磨,多作圓壺、方壺,有嘴,也常作辟邪、蟾蜍、天雞等動物形。硯滴:又稱水滴、書滴,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。 硯匣:又稱硯盒,安置硯臺之用。以紫擅、烏木、豆瓣摘及漆制者為佳。 印章:用于鈐在書法,繪畫作品上,有名號章、閑章等,多以壽山石、青田石、昌化石等制成,也有銅、玉、象牙章等。 印盒:又稱印臺、印色池,置放印泥。多為瓷。 湖筆、徽墨、端硯、宣紙為文房四寶之上品。
筆:中山人毛穎。中山是古代諸侯國名,在今天的河北省定州一帶,戰(zhàn)國時為趙國所滅。據(jù)王羲之《筆經(jīng)》記載,漢朝時天下諸侯郡國爭獻兔毛筆以書寫洛陽鴻都門上的匾額,結(jié)果只有趙國兔毛筆入選。中山屬趙,所以稱毛穎為中山人,穎是指毛筆呈錐狀的筆頭。另有人因宣城多產(chǎn)筆,也稱之為宣城毛元銳,字文鋒的。
這么多信息卻連歷史的一個點兒都算不上,我們卻有可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才能夠了解,想想我們現(xiàn)在活得該有多么的“單薄”, 書寫工具還得從毛筆說起,我也就只能說這些了,希望以后自己能活得厚重一些。
信息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